新華社北京10月15日電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和《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並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全文如下🍫。
學校體育是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基礎性工程🥓,是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和體育強國的重要工作,對於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學生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精神和奮發向上、頑強拼搏的意誌品質🥙,實現以體育智🙅🏽♀️、以體育心具有獨特功能🧑🏼💼。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體育的重要論述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把學校體育工作擺在更加突出位置,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現就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1.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服務學生全面發展、增強綜合素質為目標🏌🏻♂️,堅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推動青少年文化學習和體育鍛煉協調發展,幫助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誌🤵♀️📙,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2.工作原則
——改革創新,面向未來。立足時代需求,更新教育理念,深化教學改革🧑🏿⚖️,使學校體育同教育事業的改革發展要求相適應,同廣大學生對優質豐富體育資源的期盼相契合,同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相匹配。
——補齊短板,特色發展✍🏻。補齊師資、場館🗝、器材等短板,促進學校體育均衡發展。堅持整體推進與典型引領相結合,鼓勵特色發展🙉。弘揚中華體育精神,推廣中華傳統體育項目,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學校體育發展新局面。
——凝心聚力😣,協同育人。深化體教融合,健全協同育人機製🌱,為學生縱向升學和橫向進入專業運動隊、職業體育俱樂部打通通道🧑🏼💻,建立完善家庭、學校、政府、社會共同關心支持學生全面健康成長的激勵機製🤹♀️。
3.主要目標。到2022年,配齊配強體育教師💅🏻,開齊開足體育課👮♀️,辦學條件全面改善⚓️🧑🏽🍼,學校體育工作製度機製更加健全🖐🏽🕉,教學、訓練、競賽體系普遍建立👨🏻💻,教育教學質量全面提高🤷🏼♂️,育人成效顯著增強🖍,學生身體素質和綜合素養明顯提升。到2035年👩👩👦👦,多樣化、現代化、高質量的學校體育體系基本形成。
二、不斷深化教學改革
4.開齊開足上好體育課🕵🏽♂️🙋🏻♀️。嚴格落實學校體育課程開設剛性要求🦔,不斷拓寬課程領域,逐步增加課時🫂🛻,豐富課程內容。義務教育階段和高中階段學校嚴格按照國家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開齊開足上好體育課♟。鼓勵基礎教育階段學校每天開設1節體育課🏊♀️。高等教育階段學校要將體育納入人才培養方案,學生體質健康達標、修滿體育學分方可畢業🪹。鼓勵高校和科研院所將體育課程納入研究生教育公共課程體系。
5.加強體育課程和教材體系建設。學校體育課程註重大中小幼相銜接🏖,聚焦提升學生核心素養。學前教育階段開展適合幼兒身心特點的遊戲活動🧾🕊,培養體育興趣愛好👧,促進運動機能協調發展。義務教育階段體育課程幫助學生掌握1至2項運動技能🈯️,引導學生樹立正確健康觀⚽️。高中階段體育課程進一步發展學生運動專長💁🏿♀️,引導學生養成健康生活方式,形成積極向上的健全人格🎅。職業教育體育課程與職業技能培養相結合🧑✈️,培養身心健康的技術人才。高等教育階段體育課程與創新人才培養相結合,培養具有崇高精神追求、高尚人格修養的高素質人才。學校體育教材體系建設要紮根中國、融通中外🌩🏃🏻,充分體現思想性、教育性、創新性🥧、實踐性,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圍繞課程目標和運動項目特點🐆,精選教學素材🧌,豐富教學資源。
6.推廣中華傳統體育項目👨🏽🔧。認真梳理武術、摔跤🎂、棋類、射藝、龍舟、毽球、五禽操🚍、舞龍舞獅等中華傳統體育項目,因地製宜開展傳統體育教學、訓練、競賽活動🛀🏿,並融入學校體育教學、訓練🏬、競賽機製,形成中華傳統體育項目競賽體系🧑🏻🦲。涵養陽光健康🧉、拼搏向上的校園體育文化💂🏼♂️,培養學生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精神,增強文化自信,促進學生知行合一、剛健有為💋、自強不息🪠。深入開展“傳承的力量——學校體育藝術教育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果展示活動”🧑🏻🎓,加強宣傳推廣👩🏫,讓中華傳統體育在校園綻放光彩7️⃣。
7.強化學校體育教學訓練。逐步完善“健康知識+基本運動技能+專項運動技能”的學校體育教學模式。教會學生科學鍛煉和健康知識,指導學生掌握跑、跳、投等基本運動技能和足球、籃球👷🏻♀️、排球❣️🤵🏻、田徑、遊泳、體操*️⃣、武術、冰雪運動等專項運動技能。健全體育鍛煉製度,廣泛開展普及性體育運動,定期舉辦學生運動會或體育節,組建體育興趣小組💴、社團和俱樂部,推動學生積極參與常規課余訓練和體育競賽。合理安排校外體育活動時間,著力保障學生每天校內、校外各1個小時體育活動時間,促進學生養成終身鍛煉的習慣。加強青少年學生軍訓。
8.健全體育競賽和人才培養體系🎵。建立校內競賽🦕、校際聯賽、選拔性競賽為一體的大中小學體育競賽體系🌬,構建國家、省、市、縣四級學校體育競賽製度和選拔性競賽(夏令營)製度🥍。大中小學校建設學校代表隊,參加區域乃至全國聯賽🚵🏿♂️。加強體教融合🃏,廣泛開展青少年體育夏(冬)令營活動🏔,鼓勵學校與體校、社會體育俱樂部合作♠️,共同開展體育教學🧞、訓練、競賽,促進競賽體系深度融合。深化全國學生運動會改革🧘♀️,每年開展賽事項目預賽。加強體育傳統特色學校建設🌾,完善競賽🏇🏼⭕️、師資培訓等工作🧑🏿🦱🚶♀️,支持建立高水平運動隊💃🏿,提高體育傳統特色學校運動水平🥴。加強高校高水平運動隊建設☂️,優化拓展項目布局,深化招生、培養、競賽、管理製度改革,將高校高水平運動隊建設與中小學體育競賽相銜接🧫,納入國家競技體育後備人才培養體系💤🧘🏿♂️。深化高水平運動員註冊製度改革,建立健全體育運動水平等級標準,打通教育和體育系統高水平賽事互認通道。
三、全面改善辦學條件
9.配齊配強體育教師。各地要加大力度配齊中小學體育教師💂🏽♀️,未配齊的地區應每年劃出一定比例用於招聘體育教師。在大中小學校設立專(兼)職教練員崗位。建立聘用優秀退役運動員為體育教師或教練員製度。有條件的地區可以通過購買服務方式🧔🏿♂️,與相關專業機構等社會力量合作向中小學提供體育教育教學服務🏄🏿♂️,緩解體育師資不足問題🪟。實施體育教育專業大學生支教計劃。通過“國培計劃”等加大對農村體育教師的培訓力度🗂,支持高等師範院校與優質中小學建立協同培訓基地,支持體育教師海外研修訪學🥍。推進高校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推進地方政府、高校🤸🏿、中小學協同育人,建設一批試點學校和教育基地🤌🏻。明確高校高職體育專業和高校高水平運動隊專業教師📕、教練員配備最低標準🫄🏿👼🏿,不達標的高校原則上不得開辦相關專業。
10.改善場地器材建設配備🏄🏽。研究製定國家學校體育衛生條件基本標準🥕。建好滿足課程教學和實踐活動需求的場地設施、專用教室🧪。把農村學校體育設施建設納入地方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規劃😕,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在中小學建設體育場館🫅🏿,與體育基礎薄弱學校共用共享。小規模學校以保基本🏊♂️、兜底線為原則🏊🏿,配備必要的功能教室和設施設備🚶➡️。加強高校體育場館建設,鼓勵有條件的高校與地方共建共享👩🦯。配好體育教學所需器材設備,建立體育器材補充機製🖖🏼。建有高水平運動隊的高校💻,場地設備配備條件應滿足實際需要,不滿足的原則上不得招生。
11.統籌整合社會資源。完善學校和公共體育場館開放互促共進機製🪣,推進學校體育場館向社會開放、公共體育場館向學生免費或低收費開放🖕🏼,提高體育場館開放程度和利用效率。鼓勵學校和社會體育場館合作開設體育課程。統籌好學校和社會資源,城市和社區建設規劃要統籌學生體育鍛煉需要,新建項目優先建在學校或其周邊。綜合利用公共體育設施🕡🎁,將開展體育活動作為解決中小學課後“三點半”問題的有效途徑和中小學生課後服務工作的重要載體⛵️。
四、積極完善評價機製
12.推進學校體育評價改革。建立日常參與、體質監測和專項運動技能測試相結合的考查機製🧛🏻♀️,將達到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要求作為教育教學考核的重要內容🌳。完善學生體質健康檔案,中小學校要客觀記錄學生日常體育參與情況和體質健康監測結果,定期向家長反饋🕶。將體育科目納入初、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範圍👨👩👦👦。改進中考體育測試內容、方式和計分辦法,科學確定並逐步提高分值。積極推進高校在招生測試中增設體育項目。啟動在高校招生中使用體育素養評價結果的研究。加強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檔案使用👩🏼🌾,高校根據人才培養目標和專業學習需要🐣🩲,將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結果作為招生錄取的重要參考。
13.完善體育教師崗位評價。把師德師風作為評價體育教師素質的第一標準。圍繞教會、勤練、常賽的要求✈️,完善體育教師績效工資和考核評價機製。將評價導向從教師教了多少轉向教會了多少,從完成課時數量轉向教育教學質量。將體育教師課余指導學生勤練和常賽,以及承擔學校安排的課後訓練、課外活動🙎🏼、課後服務、指導參賽和走教任務計入工作量,並根據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和競賽成績👅,在績效工資內部分配時給予傾斜。完善體育教師職稱評聘標準,確保體育教師在職務職稱晉升👲🏿、教學科研成果評定等方面👩🏻🦱,與其他學科教師享受同等待遇。優化體育教師崗位結構🧙🏿♀️,暢通體育教師職業發展通道。提升體育教師科研能力,在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課題、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中設立體育專項課題🪹。加大對體育教師表彰力度✋🏼,在教學成果獎等評選表彰中,保證體育教師占有一定比例。參照體育教師,研究並逐步完善學校教練員崗位評價👩🏼💻。
14.健全教育督導評價體系ℹ️。將學校體育納入地方發展規劃,明確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的職責。把政策措施落實情況、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素質測評情況和支持學校開展體育工作情況等納入教育督導評估範圍。完善國家義務教育體育質量監測,提高監測科學性,公布監測結果📉。把體育工作及其效果作為高校辦學評價的重要指標,納入高校本科教學工作評估指標體系和“雙一流”建設成效評價👩👦。對政策落實不到位、學生體質健康達標率和素質測評合格率持續下降的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負責人,依規依法予以問責🚣🏼♀️。
五、切實加強組織保障
15.加強組織領導和經費保障🏵。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把學校體育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加強對本地區學校體育改革發展的總體謀劃⏏️🧎♂️,黨政主要負責同誌要重視🎄、關心學校體育工作。各地要建立加強學校體育工作部門聯席會議製度🙂🐽,健全統籌協調機製。把學校體育工作納入有關領導幹部培訓計劃💠。各級政府要調整優化教育支出結構,完善投入機製,積極支持學校體育工作☝🏻。地方政府要統籌安排財政轉移支付資金和本級財力支持學校體育工作。鼓勵和引導社會資金支持學校體育發展,吸引社會捐贈,多渠道增加投入。
16.加強製度保障。完善學校體育法律製度,研究修訂《學校體育工作條例》👨👨👦。鼓勵地方出臺學校體育法規製度↕️,為推動學校體育發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建立政府主導💃🏿、部門協同🧑🏼🦲、社會參與的安全風險管理機製🫂。健全政府🍭、學校、家庭共同參與的學校體育運動傷害風險防範和處理機製,探索建立涵蓋體育意外傷害的學生綜合保險機製。試行學生體育活動安全事故第三方調解機製🏊🏻♀️。強化安全教育,加強大型體育活動安全管理👩🏻🍼。
17.營造社會氛圍👩🏼🦰。各地要研究落實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具體措施💂🏻,可以結合實際製定實施學校體育教師配備和場地器材建設三年行動計劃。總結經驗做法,形成可推廣的政策製度🍾。加強宣傳☞,凝聚共識🙎🏼♂️,營造全社會共同促進學校體育發展的良好社會氛圍👩🏻✈️。
《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全文如下。
美是純潔道德、豐富精神的重要源泉♥︎。美育是審美教育🙍🏽♀️、情操教育🍠🩻、心靈教育,也是豐富想象力和培養創新意識的教育,能提升審美素養🧔🏻、陶冶情操、溫潤心靈、激發創新創造活力。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進一步強化學校美育育人功能,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現就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1.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為目標,弘揚中華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把美育納入各級各類學校人才培養全過程,貫穿學校教育各學段,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2.工作原則
——堅持正確方向。將學校美育作為立德樹人的重要載體,堅持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強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教育,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陶冶高尚情操,塑造美好心靈🏗,增強文化自信。
——堅持面向全體🤹🏼♂️。健全面向人人的學校美育育人機製,縮小城鄉差距和校際差距✵🩶,讓所有在校學生都享有接受美育的機會,整體推進各級各類學校美育發展👊,加強分類指導,鼓勵特色發展🥵,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學校美育發展新局面。
——堅持改革創新。全面深化學校美育綜合改革🧬,堅持德智體美勞五育並舉👨🏿💻,加強各學科有機融合🤹♀️🙌🏼,整合美育資源,補齊發展短板,強化實踐體驗🕵🏽,完善評價機製,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形成充滿活力、多方協作、開放高效的學校美育新格局。
3.主要目標💂🏼♀️。到2022年🟧,學校美育取得突破性進展,美育課程全面開齊開足😔,教育教學改革成效顯著,資源配置不斷優化,評價體系逐步健全,管理機製更加完善🐏🤦🏿,育人成效顯著增強🌐,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明顯提升。到2035年🙆🏽♀️,基本形成全覆蓋、多樣化🥒、高質量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學校美育體系。
二、不斷完善課程和教材體系
4.樹立學科融合理念。加強美育與德育、智育、體育、勞動教育相融合,充分挖掘和運用各學科蘊含的體現中華美育精神與民族審美特質的心靈美、禮樂美🏌🏼♂️、語言美、行為美、科學美、秩序美、健康美✒️🈶、勤勞美、藝術美等豐富美育資源🍭。有機整合相關學科的美育內容,推進課程教學、社會實踐和校園文化建設深度融合🤸🏻♂️,大力開展以美育為主題的跨學科教育教學和課外校外實踐活動。
5.完善課程設置👏🏽。學校美育課程以藝術課程為主體,主要包括音樂🏓、美術👸🏻🐚、書法、舞蹈、戲劇🤦♂️🫰🏻、戲曲🏊🏽♂️、影視等課程✡️。學前教育階段開展適合幼兒身心特點的藝術遊戲活動。義務教育階段豐富藝術課程內容,在開好音樂🤜🏿、美術、書法課程的基礎上,逐步開設舞蹈、戲劇、影視等藝術課程👍👮🏼♂️。高中階段開設多樣化藝術課程🏄🏻,增加藝術課程的可選擇性。職業教育將藝術課程與專業課程有機結合🧨,強化實踐🌳,開設體現職業教育特點的拓展性藝術課程🎮。高等教育階段開設以審美和人文素養培養為核心、以創新能力培育為重點🧐、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和藝術經典教育為主要內容的公共藝術課程。
6.科學定位課程目標。構建大中小幼相銜接的美育課程體系,明確各級各類學校美育課程目標😼。學前教育階段培養幼兒擁有美好👩🏼🦲、善良心靈和懂得珍惜美好事物。義務教育階段註重激發學生藝術興趣和創新意識,培養學生健康向上的審美趣味、審美格調,幫助學生掌握1至2項藝術特長。高中階段豐富審美體驗,開闊人文視野,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文化觀🧑🏽🦲。職業教育強化藝術實踐,培養具有審美修養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引導學生完善人格修養♙,增強文化創新意識。高等教育階段強化學生文化主體意識🪰👨🦽➡️,培養具有崇高審美追求、高尚人格修養的高素質人才。
7.加強教材體系建設🌸。編寫教材要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紮根中國、融通中外👯♀️,體現國家和民族基本價值觀🌺,格調高雅🦸🏽,凸顯中華美育精神🫶🏽,充分體現思想性🚴🏼♀️、民族性、創新性、實踐性。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和身心成長規律,圍繞課程目標,精選教學素材,豐富教學資源🫐。加強大中小學美育教材一體化建設,註重教材縱向銜接,實現主線貫穿、循序漸進🚵🏽♀️🫢。中小學美育教材按規定審定後使用。高校落實美育教材建設主體責任,做好教材研究🗂、編寫、使用等工作,探索形成以美學和藝術史論類📻、藝術鑒賞類👩🏿✈️🗿、藝術實踐類為主體的高校公共藝術課程教材體系。
三、全面深化教學改革
8.開齊開足上好美育課。嚴格落實學校美育課程開設剛性要求🧖🏻♀️,不斷拓寬課程領域🧑🏿🔧,逐步增加課時🤪,豐富課程內容。義務教育階段和高中階段學校嚴格按照國家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開齊開足上好美育課。高等教育階段將公共藝術課程與藝術實踐納入學校人才培養方案,實行學分製管理🏣,學生修滿公共藝術課程2個學分方能畢業👨🌾。鼓勵高校和科研院所將美學、藝術學課程納入研究生教育公共課程體系💢。
9.深化教學改革🖕🏽。逐步完善“藝術基礎知識基本技能+藝術審美體驗+藝術專項特長”的教學模式。在學生掌握必要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基礎上,著力提升文化理解、審美感知、藝術表現、創意實踐等核心素養⚡️,幫助學生形成藝術專項特長。成立全國高校和中小學美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培育一批學校美育優秀教學成果和名師工作室,建設一批學校美育實踐基地,開發一批美育課程優質數字教育資源🥴。推動高雅藝術進校園,持續建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學校和基地,創作並推廣高校原創文化精品,以大愛之心育莘莘學子,以大美之藝繪傳世之作,努力培養心靈美、形象美☑️、語言美🦶🏿、行為美的新時代青少年。
10.豐富藝術實踐活動🦼。面向人人🛶,建立常態化學生全員藝術展演機製👌🏽,大力推廣惠及全體學生的合唱、合奏🧙♂️、集體舞、課本劇、藝術實踐工作坊和博物館💅🏼、非遺展示傳習場所體驗學習等實踐活動,廣泛開展班級、年級、院系、校級等群體性展示交流🧜🏻♂️。有條件的地區可以每年開展大中小學生藝術專項展示🚵🏼,每3年分別組織1次省級大學生和中小學生綜合性藝術展演。加強國家級示範性大中小學校學生藝術團建設👯♀️🫘,遴選優秀學生藝術團參與國家重大演出活動,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導向,發揮示範引領作用👩🏻🦽➡️。
11.推進評價改革🧛🏿♀️。把中小學生學習音樂🚏、美術、書法等藝術類課程以及參與學校組織的藝術實踐活動情況納入學業要求🕣,探索將藝術類科目納入初👂👳🏽♀️、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範圍🚵♀️。全面實施中小學生藝術素質測評,將測評結果納入初🏌🏼、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探索將藝術類科目納入中考改革試點,納入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錄取計分科目⚠️👨🏻🦲,依據課程標準確定考試內容🧑🏼🌾,利用現代技術手段促進客觀公正評價🦻🏿。
12.加快藝術學科創新發展。專業藝術教育堅持以一流為目標,進一步優化學科專業布局,構建多元化、特色化🫵🏿、高水平的中國特色藝術學科專業體系,加強國家級一流藝術類專業點建設🚄,創新藝術人才培養機製👷♀️,提高藝術人才培養能力🛌🧑🏽🏫。藝術師範教育以培養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為根本©️,堅定辦學方向👝🤘🏿、堅守師範特質、堅持服務需求💂、強化實踐環節,構建協同育人機製👒👨👧👦,鼓勵藝術教師互聘和雙向交流📃💱。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建設一批高水平藝術學科創新團隊和平臺🧔🏻♀️⛹🏻♂️,整合美學、藝術學🌦🏃🏻♂️、教育學等學科資源🦸🏻♂️,加強美育基礎理論建設,建設一批美育高端智庫。
四、著力改善辦學條件
13.配齊配好美育教師。各地要加大中小學美育教師補充力度,未配齊的地區應每年劃出一定比例用於招聘美育教師。有條件的地區可以通過購買服務方式🈯️,與相關專業機構等社會力量合作,向中小學提供美育教育教學服務🧑🏼🦲,緩解美育師資不足問題。鼓勵優秀文藝工作者等人士到學校兼任美育教師😒。推動實施藝術教育專業大學生支教計劃。全面提高美育教師思想政治素質🧚🏻、教學素質🍢、育人能力和職業道德水平🥸。優化美育教師崗位結構,暢通美育教師職業發展通道🚻。將美育教師承擔學校安排的藝術社團指導🐳🕵🏿♂️,課外活動、課後服務等第二課堂指導和走教任務計入工作量。在教學成果獎等評選表彰中,保證美育教師占有一定比例🔣。
14.改善場地器材建設配備。建好滿足課程教學和實踐活動需求的場地設施、專用教室👨🏽🎨。把農村學校美育設施建設納入地方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規劃,小規模學校以保基本、兜底線為原則,配備必要的功能教室和設施設備。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在中小學校建設美育場館,與周邊學校和社區共用共享。加強高校美育場館建設⛩,鼓勵有條件的高校與地方共建共享劇院、音樂廳、美術館、書法館👨🏿、博物館等藝術場館。配好美育教學所需器材設備,建立美育器材補充機製👃🏿。製定學校美育工作基本標準。
15.統籌整合社會資源。加強美育的社會資源供給,推動基本公共文化服務項目為學校美育教學服務。城市和社區建設規劃要統籌學生藝術實踐需要,新建文化藝術項目優先建在學校或其周邊。鼓勵學校與社會公共文化藝術場館🚻、文藝院團合作開設美育課程🚈。整合校內、校外資源開展美育實踐活動,作為解決中小學課後“三點半”問題的有效途徑和中小學生課後服務工作的重要載體🏄🏿♂️。有條件的地方和學校每年組織學生現場參觀1次美術館、書法館、博物館,讓收藏在館所裏的文物⚡️👩🏼🚒、陳列在大地上的文化藝術遺產成為學校美育的豐厚資源,讓廣大學生在藝術學習過程中了解中華文化變遷,觸摸中華文化脈絡,汲取中華文化藝術精髓🫄🏽。充分挖掘學校藝術場館的社會服務功能🐆,鼓勵有條件的學校將藝術場館向社會有序開放。
16.建立美育基礎薄弱學校幫扶機製。各地要加強鄉村學校美育教師培養,通過鄉村教師公費定向培養項目,培養能夠承擔美育教學的全科教師🕗。鼓勵開展對鄉村學校各學科在職教師的美育培訓,培養能夠承擔美育教學與活動指導的兼職美育教師。推進農村學校藝術教育實驗縣等綜合改革實踐,建立校際教師共享和城鄉學校“手拉手”幫扶機製。統籌鄉鎮中心學校和小規模學校美育課程設置、教學安排、教研活動和教師管理,采取同步課堂、共享優質在線資源等方式🙋🏽,補齊師資和資源短板。引導高校師生強化服務社會意識,支持高校開展美育浸潤行動計劃🦸🏻,支持社會力量開展美育公益項目。
五、切實加強組織保障
17.加強組織領導和經費保障。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把學校美育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納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加強對本地區學校美育改革發展的總體謀劃🧑🔬。各地要建立加強學校美育工作部門聯席會議製度👩🦳,健全統籌協調機製✖️。把學校美育工作納入有關領導幹部培訓計劃。各級政府要調整優化教育支出結構🟰,完善投入機製🚃,地方政府要統籌安排財政轉移支付資金和本級財力支持學校美育工作。鼓勵和引導社會資金支持學校美育發展,吸引社會捐贈🥣,多渠道增加投入。
18.加強製度保障👝💆🏽。完善學校美育法律製度🦍,研究製定規範學校美育工作的法規。鼓勵地方出臺學校美育法規製度,為推動學校美育發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健全教育督導評價製度🦀,把政策措施落實情況、學生藝術素質測評情況和支持學校開展美育工作情況等納入教育督導評估範圍。完善國家義務教育美育質量監測,公布監測結果。把美育工作及其效果作為高校辦學評價的重要指標,納入高校本科教學工作評估指標體系和“雙一流”建設成效評價。對政策落實不到位👌🏿、學生藝術素質測評合格率持續下降的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負責人,依規依法予以問責。
19.營造社會氛圍🧫。各地要研究落實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具體措施𓀓,可以結合實際製定實施學校美育教師配備和場地器材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加強宣傳,凝聚共識,營造全社會共同促進學校美育發展的良好社會氛圍。